类别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07-29 12:26:46 浏览: 次
bob半岛·综合官网清晨六点的兰州体育公园,薄雾还未散尽,乒乓球场已响起“乒乒乓乓”的清脆声响。77岁的段文林弓着身子,眼神紧盯飞来的白球,手腕轻抖,一记漂亮的侧旋球越过球网,对方扑救不及——这身手,谁能想到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?从兰州机车厂的技术骨干到体育公园的“球坛常青树”,从车间里的扳手到书桌上的钢笔,段文林用17年退休生活,书写了一段“动若脱兔、静如处子”的精彩晚年。
“老段,今天来得早啊!”球友们远远就和段文林打招呼,语气里满是熟稔与敬佩。在体育公园的乒乓球圈,谁都想和段老打上几局,不仅是因为他身手矫健如年轻人,更因他待人热忱,和谁都能“共振”。
“我60岁退休,刚离开机车厂时心里空落落的,总觉得少了点啥。”段文林一边活动手腕,一边回忆。2007年从兰州机车厂退休后,习惯了忙碌的他突然闲下来,整日在家坐立不安。一次偶然路过体育公园,看到有人打乒乓球,他便凑上前去:“我年轻时候在厂里运动会拿过乒乓球奖,要不试试?”这一试,就再也没停下来。17年来,无论寒冬酷暑,段文林每天清晨准时出现在球场,雷打不动打满两小时。“冬天天不亮就出门,揣个暖水袋捂捂手;夏天太阳毒,就戴顶草帽接着打。”他笑着说,球拍磨坏了十几副,球鞋穿烂了二十多双,球友换了一茬又一茬,只有他这个老伙计始终坚守。
“看这旋转!”说话间,段文林手腕翻转,乒乓球带着强烈的侧旋飞向球台,落地后突然变向,对手扑救时球拍直接打空。这手“看家本领”,是他琢磨多年的得意之作。“打球和我们机车厂搞技术一样,得讲原理。”他解释道,退休前在厂里搞机械维修,对力学原理烂熟于心,如今把这知识用到乒乓球上,“旋转球靠的是离心力,手腕发力的角度、力度都有讲究。”
为了练球,他每天打球两小时,几乎是雷打不动,遇到年轻球友用新技术,他就虚心请教,掏出小本子记下要点。“上次有个小伙子教我‘反手拧拉’,我练了半个月才掌握要领。”段文林说,运动最怕“吃老本”,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保持活力。如今,他每天能打三四场对抗赛,每场下来面不红、气不喘,这状态让不少同龄人羡慕不已。
“老段不仅球打得好,人也好。”球友王师傅说,段文林从不计较输赢,遇到新手总耐心指导,还常把自己的备用球拍借给别人用。久而久之,他成了球场上的“粘合剂”,大家都爱围着他转。“有次我生病住院,老段每天打电话问情况,还带着球友来看我,说等我好了接着打。”说起这事,王师傅眼眶有些湿润。
对段文林而言,球场不仅是健身场所,更是社交平台bob半岛入口。“在这里认识的老伙计,比厂里同事还亲。”他说,大家年龄相仿,经历相似,聊起退休生活、子女琐事,总有说不完的话。打完球一起在路边吃碗牛肉面,加个蛋加份肉,酣畅淋漓间,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。
打完球段文林换上干净衣服,径直走向省图书馆。书架间,他熟门熟路找到常坐的位置,拿出老花镜和笔记本,翻开一本《唐诗宋词选》静静读起来。这是他退休生活的另一面——在笔墨书香中汲取养分,让浮躁的心慢慢沉淀bob半岛入口。
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”这是段文林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他家书房里,整齐码放着30多本抄录本,封面上用毛笔写着“读书札记”“诗词集锦”等字样。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,里面工工整整抄录着《岳阳楼记》,字迹娟秀有力,字旁还标注着注解。“这是十年前抄的bob半岛入口,当时觉得‘先天下之忧而忧’写得太好了,就想记下来。”除了抄录经典,他还喜欢收集名言警句。“你看这句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’,曹操写得多有气势!”他指着本子上的句子说,每次看到这些话,就觉得浑身有劲儿。退休17年,他抄录的文字累计超过数10万字,这些笔记本成了他最珍贵的财富。
“清晨球场练乒乓,汗流浃背精神爽。老友相聚乐开怀,夕阳余晖映脸庞。”这是段文林前不久写的一首小诗,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。他说自己没学过写诗,就是想到啥写啥,把日常点滴记录下来。翻开他的“诗集”,里面的作品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:《打球有感》《图书馆小记》《牛肉面》……题材大多是身边事、眼前景。“那天吃牛肉面,看到师傅拉面的样子很有意思,就写下了‘抻拉揉拽巧功夫,一清二白三红铺。汤香肉烂面劲道,兰州味道暖心窝’的诗句。”他笑着说bob半岛入口,写完还念给面馆老板听,对方乐得非要免单。这些朴实的诗句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透着一股乐观豁达的劲儿。球友们常说:“老段的诗,就像他的球技,看着简单,细品才有味道。”
“老板,二细,加肉加蛋,多放辣子!”打完球的段文林走进路边的牛肉面馆,嗓门洪亮。他饭量惊人,一碗牛肉面下肚,还能再吃个鸡蛋、喝碗汤,这胃口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。“能吃能喝才有力气!”他说自己从不挑食,粗茶淡饭也吃得香。早上打球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,中午回家炒两个菜,晚上喝点粥,饮食简单却有规律。“我不讲究啥养生秘诀,就是吃得香、睡得好、心情好bob半岛入口。”
“身体好,吃得好,锻炼得好,”段文林的球友说,“老爷子心态好,天大的事不往心里去,有次不小心摔了一跤,胳膊擦破了皮,他还开玩笑说,这下能歇两天,正好在家写诗,老段的乐观感染着我们。”
从机车厂的技术骨干到球场上的运动达人,从抄录经典的“老学生”到即兴创作的“业余诗人”,77岁的段文林用自己的方式,把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。正如他在诗中写的:“岁月不居人易老,心态年轻最重要。运动笔墨皆相伴,晚霞更比朝霞俏。”
在兰州的清晨与黄昏,这位七旬老人的身影,活跃在球场,沉浸在书海,穿梭在市井,用平凡的日子书写着不平凡的晚年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年龄从来不是限制,只要心怀热爱,岁月总会馈赠别样的精彩。